產品中心 > 學習資源 > 好培訓,應該怎么做?

      好培訓,應該怎么做?

      引言:企業需要怎樣的培訓師?------這是我2008年10月23日發表在《中華工商時報》上重頭文章題目。我認為,培訓師除了熟悉企業戰略品牌塑造與管理的理論框架及企業戰略制定流程外,具備極其豐富的實戰經驗才是根本!

      20多年的營銷管理生涯,使我的培訓在實戰、實用、實效為原則前提下,受到了各地廣泛歡迎。

      事實上,培訓不是隨隨便便都可以做的。

      培訓成為企業人才搖籃原動力的前提,是它的實操性!體現在這個培訓能不能消化及轉化;企業團隊能不能接受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間運用到什么程度等。

      一次營銷精英實戰培訓課上,著名品牌營銷專家于斐老師應邀在生動講授完營銷技巧后,同時和學員們做了個互動游戲:請一位營銷人員想象自己正站在即將拜訪的客戶門外——

      于斐老師:“請問,此時此刻你在哪里?”

      營銷人:“我正站在客戶家的門外?!?/p>

      于斐老師:“嗯,好!那么,接下來,你準備想到哪里去呢?”

      營銷人:“我想進入這位客戶的家中?!?/p>

      于斐老師:“當你進入客戶家里之后,你想想看,最壞的情形會是怎樣呢?”

      營銷人:“最壞的情形,大概是被客戶趕出來吧?!?/p>

      于斐老師:“被趕出來后,你又會站在哪里呢?”

      營銷人:“就,……還是站在客戶家的門外??!”

      于斐老師:“很好,那不就是你現在所站的位置嗎?最壞的結果,不過是回到原處,又有什么可恐懼的呢?”

      事實上,在專業的培訓中,更多的是提出問題和講解問題,提出思考和問題答疑,案例演示等穿插進行,面對不同的專業培訓都有不同的培訓方式,我們不能一概而論,但是,我們需要清醒地注意的是,一些進行個人成長培訓的老師,打著專家和大師的名義,進行專業培訓,而這些培訓的內容幾乎是和專業不相干的,雖然其中有些相關內容,但拼湊出來的東西很可能會誤導企業和個人。

      有不少企事業領導認為,所謂的培訓需求就是進行員工調查,看看員工有哪方面的需求,可要知道,企業中不同層面不同組織中的人員需求也各有不同,簡單的以問卷的方式來進行考察,能得到全面的信息量嗎,對于培訓,企業負責人要做出全盤的考量,哪些人需要進行哪方面的培訓,都應該有針對性,更何況員工的需求并不一定是企業的需求,在當下,在企業困難的時候,企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才是培訓最應該做的。

      現實中,有許多搞培訓的人員和機構,沒有經過市場實戰的大風大浪考驗、根本沒有在一線體會過市場的殘酷,也有的人就如人們俗稱“穿上兩天白大褂就冒充老軍醫”式在地攤上練過幾日,就說自己實戰經驗是多么多么豐富,稱自己是“實戰派”,自己是從市場一線而來,是自己的實戰經驗總結,結果搞得整個培訓市場烏煙瘴氣。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創始人于斐老師認為,一個好的培訓要從能夠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出發,因為再高的理論、再漂亮的方案、再完美的培訓,如果企業沒有辦法去實施、運用,那么就不是具有實操性的培訓。許多培訓機構和人員根本做不到透徹、全面了解企業的情況,也沒有經過深入的市場調查,他們所做的培訓也是無法為企業量身定做的,更妄談實戰、實操了。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于斐老師指出,好的培訓必須具備:

      度身定做——實效性

      每個企業如同每個人一樣,都有自己不同的個性特點。

      企業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以及自身存在的問題,如他們通過培訓要解決什么難題,這些難題是不是核心問題;員工的綜合素質怎樣,能不能到達預計的培訓效果;企業的領導者希望由培訓來傳遞什么樣的理念;企業文化建設開展的怎樣等等方面。

      企業匯聚了四面八方的人,受教育的程度、學習的理解力等都不一樣,培訓講師必須根據企業當前出現的相關問題設計解決方案,避免晦澀難懂,根據培訓對象的不同為其提供如何提升技能的方法,如通過表格、工具、制度等的實際運用達到提高相關技能的方法和途徑,使員工掌握解決問題要領和關鍵所在,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有實效的培訓應該能夠及時解決企業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通過培訓將一個團隊打造成具有相當戰斗力的精英團隊,經過培訓使企業達到組織管理協調、人員調配順暢、分工協同有序。

      生動活潑——實戰性

      在企業實施培訓過程中,安排一些能夠開啟心智活躍氣氛的故事,講一些在我們身邊發生的實實在在的案例,選擇本地、本企業的案例,案例越貼近員工越有感染力、發生的時間越近越好,同時要求培訓員工進行現場模擬和討論等互動方法,以此來增強員工的參與解決問題的積極性,使員工在快樂的培訓氛圍中掌握知識點,使得他們輕松學習,輕松記憶,這樣就可使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

      學以致用——實用性

      企業的員工經過培訓,在日常工作中時結合培訓的內容熟練運用,避免了平時的錯誤習慣,工作的安排就會更加注重有序性與合理協調性,通過培訓后的考核讓員工“溫故而知新”,使他們潛移默化地運用到工作之中,同時輔之于競賽結合的方式,圍繞培訓內容,開展工作競賽,如銷售競賽,生產競賽等活動,這樣他們的工作效率也會有大幅度的提高。

      總之,正如著名品牌營銷專家于斐老師指出的那樣,企業的人員培訓是一個長期性工作,培訓無處不在。新員工加入、工作崗位的變化、技術的改進等等都促使我們必須進行培訓,使企業由上至下形成統一的觀念:培訓并不是年輕員工的專利,讓員工明白一個共識——“活到老、學到老”。企業應該積極鼓勵所有員工,無論任何年紀,都應視不斷學習為目標,如此能讓大家了解并熟悉企業的歷史及文化,爭取了最大限度地形成普遍的價值認同。

      目前的中國,培訓成為了一個行業,隨著現在培訓行業異軍突起,在過去的10多年里涌現出很多倍受推崇的知名培訓師,他們在和培訓機構合作以及為企業提供培訓服務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責任和專業度,是我們非常欽佩的;接受過他們培訓的企業,也在老師的傳授和教誨中獲取了很多企業成長所需要的資源和營養,應該說:在中國的企業發展進程中,有這些優秀的咨詢師或者是培訓師的功勞和奉獻。
           同時我們也看到,有很多人發現這個行業慢慢走向明星產業的趨勢,眼紅于培訓師日進斗金的高額回報,本身素質達不到為人師表和傳業解惑的水平,卻也極其功利的混入到這個行業里,搞的現在的培訓師隊伍良莠不齊,甚至也敗壞了整個行業的名聲。

      說這類培訓師是很有自我推銷意識的,適宜的炒作有利于促進品牌形象的樹立,但講師的品牌不是炒出來的,更多的是做出來的。講師的個人品牌不是人為設計的形象,或者絢麗的包裝、時髦的口號,或者以虛飾掩蓋真實的本質。包裝炒作成風的勢頭目前在培訓行業越來越猛,有的講師年紀輕輕講過幾堂課就自稱是某某領域的專家;有的聽過一節課,拿到一紙結業證書就號稱是×××注冊專家,甚至×××國際注冊企業教練、參加幾次培訓班就標榜MBA、EMBA云云。

      大肆的包裝炒作這一點不但被剛出道的講師所追捧,就連目前國內很有名氣的培訓講師也對此甚為看重,在快速消費品領域培訓很有知名度的講師現在就驟然搖身一變成博士了,上升之快讓人驚嘆。適宜的包裝炒作本無可厚非,但是如果過了火,與實際的課程質量偏離的太多,與客戶的期望值反差過大,就得不償失了。

      一位卓越的培訓導師在某一個方面或者是某一領域有強人之處,要么是理論層面,要么是戰略層面,要么是實戰層面,這類培訓師既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因為只有擁有了豐富的實戰經驗才能對國內外在品牌塑造與管理上典型的成功與失敗的企業案例的背景與解決過程有清晰的脈絡和解析,使學員對企業大背景、出現某個問題時的小背景,再到思維過程、競爭環境、以及解決之道提煉辦法沿著一條清晰的思路去發現和獲取過程中的知識,從而從理論和具體案例上發散開來,對學員進行“舉一反三”的引導。還有無論是面對中層還是高層學員,授課及演講風格都應當是輕松、活潑和略帶幽默的。這一點非常重要。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于斐老師指出,培訓是要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因為再高超的理論、再漂亮的方案、再完美的培訓,如果企業沒有辦法去實施、運用,那么就不是具有實操性的培訓。同時,培訓要符合當時的市場環境,能夠及時解決企業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通過培訓將一個團隊打造成具有相當戰斗力的精英團隊,經過培訓使企業達到組織管理協調、人員調配順暢、分工協同有序。好的培訓只有以實戰、實用、實效為根本目的,只有經歷過實戰的培訓導師才能傳授給你實戰經驗,交給你的就要讓你會用,培訓課程不是娛樂節目,不是講完后總覺得“講的挺好,也很對,課堂氛圍也很活躍,可是好像沒多大用?”  總覺得理論性太強,對業務實戰沒有指導作用,聽課時挺“熱鬧”,聽完課后再翻翻筆記——哎!想得到的問題解決方法卻還是沒有結果。

      另外,實用有價值的培訓也應該是量身定做的培訓,因為每個企業的情況都不一樣,問題也不一樣,照本宣科似的培訓,往往能講的只是那些知名企業的成功案例,借鑒可以,落實到企業的實際情況中能夠受用的又有幾個呢?恐怕只是聽著熱鬧,卻絲毫不受用而已。

      最佳的做法是,針對企業的現實問題,運用講師多年的經驗和當下的市場環境相結合,提出只屬于本企業的解決方法,做到在培訓后立即實行,效果立竿見影,只有如此效果,才能令人滿意,當然,也只有企業認可的培訓,才不會覺得花了冤枉錢。


      美美哒韩国直播在线视频,九九99国产精品视频,HEYZO高清av中文精品,午夜dj影视在线观看免费